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賠償
一、侵權責任過錯責任是如何規(guī)定的,該如何規(guī)定的
侵權責任過錯責任的規(guī)定的,是包括過錯責任原則的含義、過錯責任原則的責任承擔等。需要注意的是,按過錯責任原則,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
二、什么是過錯責任?
過錯責任亦稱"過失責任"."無過錯責任"的對稱。民事責任制度的一般原則。行為人只對其主觀上有過錯的不履行義務的違法行為承擔民事責任;若主觀上并無過錯,即使行為已致人損害且具有違法性,亦不負民事責任。在早期民法里,曾普遍實行"結果責任"原則,即只要客觀上有致人損害的事實存在,就須承擔民事責任。隨著社會觀念的轉(zhuǎn)變,人們意識到,只有對那些主觀上對其行為的損害后果抱有惡意或不予以注意的人予以制裁,才是公正合理的。因此,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惡意或疏忽,是該行為人應否承擔民事責任的主觀構成要件。過錯責任原則最早產(chǎn)生于羅馬法中,后來發(fā)展成現(xiàn)代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包括故意或過失兩種狀況。行為人預見到自己行為的違法損害后果,但仍然希望或聽任其發(fā)生的心理狀態(tài),為故意;行為人對其行為后果應該預見而沒有預見到,或雖預見到了但自信可以避免的心理狀態(tài),為過失。判斷行為人是否應該預見,應在普通人的一般認識水平上,結合行為人本身的具體情況以及行為時的具體環(huán)境予以確定。民事責任中,一般不問行為人主觀上為故意還是過失,均應對其行為的后果負責;但在數(shù)人共同過錯致人損害,或行為人與受害人都有過錯時,過錯程度的不同,是分擔民事責任大小的依據(jù)。
三、過錯責任和無過錯法律責任的區(qū)別
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的區(qū)別
第
一、從責任的性質(zhì)上看,無過錯責任不具有對違法行為的制裁性。而在于對受害人提供補償,補償功能是它的一個很重要的法律特征,因此,它不能起到預防不法行為之作用。而過錯推定仍然是以過錯為歸責原則,只是法律加大了加害人的注意義務,因此過錯推定還是具有一般民事責任的教育、懲罰等性質(zhì)。
第
二、從最后的責任分擔情況來看,由于無過錯責任的基本思想是對不幸損害的合理分配。因此在侵權領域中,無過錯責任往往和保險制度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保險制度實現(xiàn)損害分配的社會化,而過錯推定,因為法律加大了加害人的注意義務,因加害人未能盡到義務,所以要對受害人提供補償,它并不以保險制度而分配損失。
第
三、從免責情況來看,無過錯責任并不考慮當事人的過錯,一旦損害發(fā)生,就應承擔責任。并不存在免責的事由,而過錯推定承認加害人有反駁的機會,在存在不可抗力時,也有機會免責,所以它并不是一種純粹的歸責方法。
第
四、從司法審判實踐的情況來看,無過錯責任并不需要雙方當事人對有無過錯舉證,而只要有因果關系的存在,故法官對此責任的適用缺乏彈性和適應性,而過錯推定給法官在認定加害人舉證反駁,提出免責事由單方面的認定有了一定的裁量權,有利于法律原則和實踐相結合不斷變化發(fā)展,這也歸根于兩者的性質(zhì),一個以分配損失為必要,一個仍然以過錯補償為原則。有學者把兩種責任最基本的區(qū)別歸納為兩點
第一,受害人的過失能否成為兩種責任的免事由;
第二,不可抗力能否成為兩者的免責事由。
兩方面的區(qū)別非常精辟的反映兩者在具體適用過程的差別。當然從社會發(fā)展的情況來看,兩種責任完全可以合并存在,相互補充。
四、侵權責任過錯責任是如何規(guī)定的?
一、侵權責任過錯責任是如何規(guī)定的?過錯責任原則包含以下含義:第一,它以行為人的過錯作為責任的構成要件,行為人具有故意或者過失才可能承擔侵權責任。第二,它以行為人的過錯程度作為確定責任形式、責任范圍的依據(jù)。在過錯責任原則中,不僅要考慮行為人的過錯,往往也會考慮受害人的過錯或者第三人的過錯。如果受害人或者第三人對損害的發(fā)生也存在過錯的話,則要根據(jù)過錯程度來分擔損失,因此可能減輕甚至抵消行為人承擔的責任。在共同侵權的場合,共同侵權人的過錯程度甚至可能成為其內(nèi)部分損失的依據(jù)。過錯責任原則是行為人基于自身的過錯而承擔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可分為一般過錯責任原則和推定過錯責任原則。前者要求受害人舉證證明加害人有過錯以及過錯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后者要求加害人舉證證明自身沒有過錯以及自身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否則推定加害人有過錯。二、過錯責任侵權如何認定?過錯責任不僅指以過錯作為歸責的構成要件,而且是指以過錯作為歸責的最終要件,同時也以過錯作為確定當事人責任范圍的重要依據(jù)。具體來說,過錯責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以過錯為責任構成要件這就是說,行為人只有在主觀方面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確定行為人的責任,不僅要考察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而且要考察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若行為人沒有過錯,則雖有因果關系,行為人并不負民事責任。在考慮行為人是否有過錯時,過錯責任也要求考慮受害人對損害的發(fā)生的過錯問題。若損害完全是由于受害人本身過錯造成的,可以表明行為人沒有過錯,因而可以免除責任。
2、以過錯為歸責的最終要件過錯責任原則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表明過錯為歸責的內(nèi)涵,重要的在于以過錯為歸責的最終要件,這樣才能貫徹“無過錯即無責任”的精神。過錯為歸責的最終要件,這就意味著對行為人的過錯應做為最后的因素和基本的因素來加以考察。而損害事件、因果關系在作為歸責要件上,不可與過錯置于同等位置。一方面,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雖無直接因果關系,但行為人有過錯亦不排除負責任的可能性。例如,行為人因自己的過錯使第三人事實侵權行為,行為人應對第三人的行為后果負責。另一方面,在法律特別規(guī)定的情況下,依法應承擔嚴格責任的當事人,如果能證明損害完全是由受害人或第三人的過錯所致,也可以被免除民事責任。在我國的侵權行為的規(guī)定中,當事人因主觀意識造成了錯誤,一般是包括故意和過失的行為的,具體情況下不管是故意行為造成的過錯,還是過失行為造成的過錯,都是需要根據(jù)侵權責任來進行認定的,此時也是需要及時的處理賠償問題的。
侵權責任過錯責任是如何規(guī)定的?
我們在購買某一種商品的時候會偏向比較有名的品牌,但是在魚龍混雜的市場上也總是會混入許多“山寨”產(chǎn)品,這些產(chǎn)品不僅質(zhì)量差而且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該產(chǎn)品企業(yè)與馳名企業(yè)雖然有文字上的差別卻讀音一樣。那么,企業(yè)名稱音同字不同侵權是否成立?
一、企業(yè)名稱音同字不同侵權是否成立?
企業(yè)名稱音同字不同構成類似商標的情形,構成商標侵權。根據(jù)《商標法》第52條的規(guī)定,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未經(jīng)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的行為。
2、未經(jīng)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行為 .這種行為在理論上也稱為"反向假冒 "行為。
3、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結合《商標法》第56條第3款的規(guī)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因此,這種形式的商標侵權行為是需要銷售者主觀明知為要件的。
4、偽造或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行為。須注意的是,這種侵權行為是商標標識的侵權行為,包括"制造"和"銷售"兩種行為。
5、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根據(jù)商標法實施條例第50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規(guī)定,屬于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
(五)項規(guī)定的給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包括
1、在同種或類似商品上,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標志作為商品名稱、裝潢使用,誤導公眾的;
2、故意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的;
3、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yè)的字號或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關公眾產(chǎn)生誤認的;
4、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域名,并通過該域名進行有關商品交易的電子商務活動,容易使相關公眾產(chǎn)生誤認的。綜上所述,企業(yè)名稱音同字不同侵權是成立的。只有前期承擔高額費用的代價大型企業(yè)才能夠?qū)⑵放拼蠓秶財U散出去,有些小企業(yè)想通過同音不同字商標等小聰明搭上大企業(yè)宣傳的便車并從中獲得了利潤,那就是對大企業(yè)合法權益的侵犯即構成侵權。
引用法規(guī)
[1]《商標法》 第52條
[1]《商標法》 第56條
[2]《商標法》 第50條
[1]《關于審理商標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1條
[2]《關于審理商標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五十二條
五、過錯責任侵權責任嗎,有哪些相關的規(guī)定
法律分析
行為人若有過錯責任,則其是應當承擔對受害人的侵權責任的,民法典規(guī)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民法典》中規(guī)定的民事責任承擔方式包括停止侵害、賠償損失等。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guī)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guī)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guī)定。
引用法規(guī)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m.nutrition-ingredients.com/news/article/607620.html